
实验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标签:
标准及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国环字(87)002号文)。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2008年修订 (GB12348-200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290-9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4-92);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JBJ/T16-200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9);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其他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规定、标准。
1523239209291501.jpg
污染物去除分析
处理污水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SS的去除
2.1、絮凝、沉淀工艺
2.1.1、混 合
混合是污水与混凝剂或助凝剂进行充分混合的工艺过程,是进行絮凝和沉淀的重要前提,混合是混凝剂的水解产物迅速混合到水体的每一个细部,并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过程。
混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管式混合、机械混合等。
①管式混合:管式混合是通过管道或管道零件产生局部阻力,使水流发生湍流,从而使水体和药剂混合。管式混合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不占地;缺点是当流量减小时,可能在管中絮凝沉淀。一般管道混合效果较差。
②机械混合:依靠外部机械供给能量,使水流产生紊流,它的优点是水头损失小,适应各种流量变化,能使药剂迅速而均匀的扩散至水体中,同时使胶体颗粒脱稳,具有节约投药量等特点。缺点是增加相应的机械设备、需消耗电能、同时也相应增加了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管理维修比较复杂。
③列管式混合器:它是利用水流通过列管产生高频漩涡,使数种物料充分混合,它混合效果好、构造简单、制作安装方便、水头损失小,可节约药剂20%~30%,运行费用较低。
2.1.2、絮凝
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为了达到完善的絮凝效果,必须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具有充分絮凝能力的颗粒;二是保证颗粒获得适当的碰撞接触而又不致破坏的水力条件。所以,絮凝池的设计应根据水质、水量、污水工艺高程布置、沉淀池形式及维修条件等因素确定。旋流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小孔眼网格絮凝池等为常用的絮凝形式。
①旋流絮凝池:旋流絮凝池的优点为容积小、水头损失较小。其缺点为池体较深、在地下水位较高处施工较困难、絮凝效果较差。
②折板絮凝池:它是利用在池中加设一些扰流单元以达到絮凝所要求的紊流状态,使能量损失得到充分利用,能耗与药耗有所降低,停留时间缩短。折板絮凝池的优点为絮凝时间短、容积小、絮凝效果好。其缺点为造价较高。
③机械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的优点为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约为12~15分钟。由于增加了机械设备,搅拌浆的转速调整可适应不同的水量和水质,但对机械设备质量要求较高、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机械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
④网格(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水流上下交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约三分之二的分格内,垂直水流方向放置网格或栅条,在水流通过时,形成了良好的絮凝效果。但当水量发生变化时将影响絮凝效果,还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象,堵塞网眼现象。
⑤小孔眼网格絮凝池:是在流道中设置网格,使参数达到对絮凝过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