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氧污染取代PM2.5上位
标签:
臭氧污染取代PM2.5上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管控措施推进落实,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多数污染物呈下降趋势,而臭氧浓度逐年走高,逐步向高值区集中,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目前,颗粒物(PM10、PM2.5)污染依然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但随着我国大力度控制和降低颗粒物浓度,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臭氧会成为继颗粒物后,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
臭氧污染也是源于人类活动,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机动车、化工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臭氧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控制难度大,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臭氧污染也是尚未完全解决的大气污染问题。
“事实上,臭氧污染已成为困扰全国的环保新课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从全国来看,北方臭氧污染一年有1个峰值,南方一年则有2个峰值,就连新疆、西藏等地区也面临着臭氧污染的问题
一般而言,夏秋高温世界最容易产生臭氧污染。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扬介绍,夏季之所以臭氧容易超标,一是因为高温,二是光照和前体物比较充足。
试水(充水)方式
(1)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燃烧法:利用加热高温的方法,将有机废气直接燃烧处理,以达到废气净化的目的。
优点:净化效率高,可达95%以上。缺点:需要大量热能,如甲苯直接燃烧需8000c左右,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也易在高温下生成NOX等造成二次污染。
(5)吸收法:利用吸收液与废气相互接触,使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溶入吸收液中,从而使废气得以净化。吸收液另行处理。优点: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缺点:处理效率低,不稳定,净化效率不高,约为50%,难於达到相关环保要求,适合低浓度有机废气,有二次污染。
(6)冷凝法:通过冷凝降温,当温度低于有害物质的凝结点时,气态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液态,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从而净化。